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分支机构 >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青年工程师技术创新论坛
发布时间:2015/5/20 17:03:33

由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委员会和岩土工程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青年工程师技术创新论坛”,于2015年5月19日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召开,首先由建筑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齐五辉总工程师致辞,并由建筑结构委员会陈彬磊副主任委员和岩土工程委员会孙宏伟主任委员主持交流活动。

 


建筑结构委员会齐五辉主任委员

 



建筑结构委员会陈彬磊副主任委员



岩土工程委员会孙宏伟主任委员

本届创新论坛邀请了6位青年学者与工程师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会议也得到了多家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相信创新论坛的成功举行对行业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论坛现场




主题报告:《高强钢结构设计规程》及其研究进展

演讲者:施刚

单位及职务: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的钢材生产工艺和相匹配的焊接技术,已经使得高强度钢材应用于钢结构成为可能。钢结构采用高强度钢材,能够降低造价,构建高性能结构体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施刚教授在报告中以高强度结构钢材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高强度钢材在工程实例、设计规程编制、工程应用注意问题、创新结构体系展望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充分对比了国内外的有关情况,极大扩宽了与会者的视野,让结构工程师对高强度钢材的使用充满了期望与信心。

 



主题报告:天津国际金融会议酒店结构设计

演讲者:刘学林

单位及职务: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博士/高级工程师

天津国际金融会议酒店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建筑物平面形状为南北长238米、东西长95米的两端对称的马蹄形平面,结构体系采用的由钢板剪力墙筒体+桁架形成的巨型框架与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形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该工程建筑造型独特,建筑功能多样,宴会厅、汇报厅、会议和博物馆设置在中央,形成45m大跨度空间,为多层大跨结构;仅在首层、十层与屋顶层连接为一个整体,为双塔连体结构。外框最大倾斜角度为13度,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有效避免了混凝土斜柱支模困难的问题。竖向构件均直接延伸至地下室底板,避免结构转换,结构传力直接。屋顶大跨度结构平面呈∞形,采用双向交叉桁架体系,利用八个筒体和内环框架柱作为竖向支撑。在建筑的东、西立面设有大面积弧形整体玻璃幕墙,高度达52m,采用竖向抗风柱支撑,抗风柱下端支承在首层结构,上端与屋盖相连。刘学林博士对项目关键点的详尽描述,是对土木工程界解决复杂建筑造型的结构设计方法的阐述和汇总,只有结构工程师发挥无限的创造力,才能将美丽的建筑从图纸上搬进现实。

 


主题报告:河南项城慢生活区结构设计


演讲者:吴学增/关美荣

单位及职务: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该项目位于河南省项城县,项目最大特点是端部悬挑17米。长悬挑结构在桥梁及体育场馆中应用比较多,但是在公共建筑中,目前国内很少有涉及。为了实现该结构,他们从建筑布局、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及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在结构设计方面:选用上部拉杆及下部桁架协调受力,同时用核心筒平衡悬挑部分重力,来共同实现悬挑结构,采用多重受力体系增加结构安全储备。经过多种方法校核验算,该结构在抗震、裂缝、变形及频率等方面均满足规范要求,并通过计算最终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


主题报告:慈寿寺地铁站一体化开发综合体的结构设计


演讲者:孙鹏

单位及职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水木空间城市交通与建筑设计所/结构总监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体化开发的模式为政府部门节约土地,改善交通环境提供了一种途径。结构专业在地铁建筑物周边成熟地块,根据已有场地条件如何见缝插针的实现一体化开发的构想成为无法回避的矛盾。孙鹏总监以我院实际工程——慈寿寺地铁站周边的开发项目为依托,通过详实资料的介绍,让我们在快速对项目特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明白了结构专业在一体化设计中会遇到的较为普遍和代表性的一系列问题。孙鹏总监带领的团队,针对具体设计条件和要求,使用了多方面跨专业的工程技术,把目前一些新旧工程技术手段有机的结合使用,解决了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相信他们的有益探索会对未来的一体化开发提供宝贵经验。

 


主题报告:全套管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在北京卵砾石地层临近地铁线的应用研究

演讲者:宋志彬

单位及职务: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室总工

在临近地铁的砂卵石复杂地层中进行大直径深孔桩基础施工,加之周边及地下环境复杂,风险大,选择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成为保证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在综合比较同类设备性能的基础之上,由宋志彬总工所在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研发的HZ-2000型全回转套管钻机、搓管机配套旋挖钻机形成全套管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新技术,在慈寿寺地铁站附近的深基坑工地,成功完成了三根直径Φ1200mm长度61.7m的全套管灌注桩,创国内卵砾石地层全回转套管钻进的深度记录。宋志彬总工基于对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充分了解,科学阐述了施工的重难点,让参会的土木工程师,特别是岩土工程师找到了在坚硬卵石层钻孔打桩的利器,相信在强大机械的保障之下,我们今后在应对相似地质条件的时候有更大的信心去挑战和战胜。

 

主题报告:考虑邻近地铁相互影响的桩基工程设计案例

演讲者:李伟强

单位及职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海淀区玉渊潭乡F1住宅混合公建13#楼紧邻地铁区间,且建筑存在巨大荷载偏心,如何既保证建筑本身沉降均匀又保证对相邻地铁轨道影响满足地铁运营限定的非常严格之变形控制标准,是本工程桩基设计的关键。李伟强所长在本报告中从桩型选择、试验桩方案、试验成果分析、协同作用相互影响分析等多方面对本工程桩基设计过程进行论述,其中数值模拟软件的合理运用是报告一大亮点,只有在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之上,合理选取相关计算参数,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愈发复杂的实际工程中,我们将不可避免的运用先进的计算软件对工程进行分析和预判,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6个演讲课题都有各自的特色,从高强度的钢材,到先进的钻孔打桩技术,从城市一体化设计,到复杂建筑的结构优化,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土木工程师的智慧,也体现了土木工程师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台下的青年工程师们也是如饥似渴地在吸收演讲内容的精华,相信更多类似的交流能让整个行业更加蓬勃发展!

最后由岩土工程委员会孙宏伟主任委员总结发言:技术创新应当面向工程实践,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求解决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岩土工程委员会将积极发挥设计与勘察、结构与地质之间桥梁与纽带作用。青年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青年工程师技术创新论坛今后能成为五月份青年工作的主题活动。感谢大家支持学会工作!

青年工程师踊跃参与论坛交流


岩土工程委员会供稿

2015年5月20日